top of page

友善農法

定義
       有機農業是一種較不污染環境、不破壞生態,並能提供消費者健康與安全農產品的生產方式。有機農業之定義因各國法律之規定而不同,隨著農業技術的演變,有機農業法規的要求亦漸趨嚴格.
起源與發展
        德國人Dr. Rudolf Steiner在一九二四年首先提倡農作物有機栽培法,但是當時世界農業發展的趨勢是追求農業的工業化與商品化,以提高產量,所以有機栽培法並未受到重視。至一九七○年代,由於能源危機發生,各國逐漸意識到地球資源有限,環境污染受到嚴重汙染,不僅破壞生態環境,也導致農業生產力衰退,如何維護環境品質與生活水準及確保後代永續生存空間,逐漸受到世界各國重視。

有益生態環境

     1. 降低對環境污染

  • 有機栽培法對於病蟲害防治,以栽培抗病蟲品種,或利用天敵、微生物製劑取代農藥,或以套袋、誘殺板、捕蟲燈等物理方法防治。 

     2. 農業廢棄物回收再生資源利用

  • 台灣地區一年產生之農作物殘渣、稻殼、家禽畜排泄物等農畜廢棄物一千餘萬公噸,如未妥善處理將造成環境污染問題。   

     3. 建立良好之耕作制度

  • 一般栽培法連續種植作物,其吸收養分相似,會造成土壤中養分快速損失,最後必須仰賴大量的化學肥料補充,以致增加化學肥料的用量。

     4. 改進空氣品質

  • 化學氮肥大量的使用會產生氧化亞氮(N2O),會破壞大氣中平流層的臭氧層。

     5. 防止土壤沖蝕

  • 有機農業講求混作、間作、輪作,土壤覆蓋比較完全,避免雨水直接沖刷,而且使用有機質增加土壤滲透力及保水力,有效防止土壤沖蝕。

CAS是什麼?

        CAS是台灣有機農產品標章。經驗證通過之國產有機農產品,需依規定標示驗證證書字號及使用CAS台灣有機農產品標章,至於進口產品則需經審查合格及標示有機標示同意文件字號,消費者可據此辨識合格之有機農產品。此外,國產有機農產品新鮮、安全,請消費者多予支持選購,購買時並請認明CAS台灣有機農產品標章,以鼓勵地產地消,促進國內有機農業發展。目前已通過認證較為普遍的財團法人有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(MOA)、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(TOAF)、台灣省有機農業生產協會(TOPA)認證、和台灣寶島有機農業發展協會(FOA)。

bottom of page